X
X

【微光闪耀】常驭:千里奔波的“材料守护者”

发布日期:2025-09-26 浏览次数:32

编者按:微光成炬,星火燎原。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,总有一些故事似春风化雨,在平凡的土壤里,生长出震撼人心的力量。他们是扎根一线的耕耘者,是创新突破的开拓者,是默默奉献的守护者——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将“微小”汇聚成“伟大”,让“平凡”绽放出光芒。本栏目以“微光闪耀”为名,聚焦“新迅捷”不同岗位上的典型人物,期待每一份坚持都被看见。


常驭,退伍军人,现任迅捷供应链公司项目运营部驻点专员,迅捷公司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。

春节“寻石” 换来项目运营“开门红”

2024年的春节,当万家灯火映着团圆笑脸时,常驭却守在G0321德上高速01标项目工地上。彼时项目正处于交工关键期,施工不停,材料供应就不能断。可开年之初,黄山地区多数碎石厂还未复工,项目搅拌站的碎石库存一天天减少,眼看就要陷入“停工停产”的困境。

“搅拌站一停,整个施工进度都会拖慢,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!”常驭没等没靠,揣着一张黄山地区碎石厂分布图就上了路。从祁门到歙县,从休宁到黟县,他逐个电话联系、实地走访,饿了就啃几口面包,困了就在车里眯一会儿。连续三天,他的车跑了近千公里,轮胎沾着不同乡镇的泥土,笔记本上记满了碎石厂的产能、质量参数等信息。终于,在黟县一家碎石厂,他找到符合项目标准的石料。当第一车碎石缓缓驶入搅拌站,常驭紧绷了三天的眉头才终于舒展。这个春节,他用奔波换来了项目的“开门红”。

千里“采砂” 筑起工程质量“防护墙”

G0321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地理特殊,周边没有天然河砂,而河砂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强度与工程寿命。更棘手的是,项目施工高峰期恰逢两湖地区河砂禁采期,优质砂源成了“稀缺品”。

“没有砂,就去更远的地方找!”常驭主动请缨,带着取样工具开启了“千里寻砂”之路。他先后奔赴宣城南漪湖、江西赣江、湖北蕲春,每到一处,都在采砂点仔细观察砂料的颗粒大小、含水量,用手捻、用眼辨,生怕错过“好料”。那段时间,他的后备箱里装的不是换洗衣物,而是一袋袋贴着产地、日期标签的砂样;他的手机里存的不是风景照片,而是各个砂场的产能数据。行程累计超3000公里,他终于筛选出3家合格砂源。河砂通过船只运抵池州码头后,为了第一时间把控质量,常驭无论白天黑夜,都会驱车一两百公里赶去取样送检。有一次,凌晨2点码头到了一批砂,他接到通知后立刻出发,抵达时衣服都被露水打湿。“砂料在运输中可能受潮、混杂质,必须当场取样才准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熟练地将砂样装袋、标注,再连夜送往检测机构。正是这份“锱铢必较”,才保障了项目地材供应合格率,为工程质量筑起了“防护墙”。

烈日“疏路” 坚守材料保供“运输线”

2024年下半年,供应链公司成功中标G0321德上高速02标开源路桥碎石项目。可这个项目的运输条件,堪称“硬骨头”。前后只有两条进出山路,江西方向的道路更是陡峭多雾,车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危险,运输效率也大打折扣。

“路难走,我们就把路‘盯’好!”常驭提前奔赴江西景德镇,沿着运输路线徒步勘察。他戴着草帽,拿着笔记本,记录下每一处急弯、每一段陡坡,甚至标注出容易起雾的时间段,再与碎石厂协商优化装载量,确保车辆行驶安全。

盛夏的山区骄阳似火,地表温度超过40℃,路面烫得能粘住鞋底。常驭每天早上6点就守在山路路口,穿着反光背心疏导车辆,遇到拥堵,他就拿着对讲机协调错车;看到司机满头大汗,他就递上矿泉水。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,晒黑了他的皮肤,可他从没想过退缩。“只要碎石能按时运到工地,再热再累都值。”就这样,在他的坚守下,运输效率稳步提升,11月项目顺利完成18万余吨碎石供应任务,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价值创造  探索运营管理“新模式”

2024年一整年,常驭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。五一期间,他在协调材料运输;十一假期,他在处理供应商问题;春节,他又守在项目一线。这份“全年无休”的坚守,换来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高质量完成皖赣界项目供料及结算工作,累计营收达1.21亿元,账务零误差、开票及时率100%,让项目资金流转顺畅无阻。

而他的价值,不止于“完成任务”。在工作中,他创新推出“现场巡查+数据日报”双监管模式,每天深入三个站点核查供应情况,用数据动态跟踪进度,提前化解10余起潜在风险;他还主动调研地材市场规律,提出“分级验收”建议,帮助项目部节约成本约200万元。繁忙之余,他还总结出“现场问题四步处理法”(发现—记录—协调—反馈),在团队推广后大幅提升协同效率,全年处理突发问题50余次、协调供应商问题30余项。

从军营到供应链一线,他用“退伍军人”的韧劲扛起责任,用“供应链人”的细致守护质量。春节守岗、深夜取样、盛夏督运,他的车辙印遍布黄山脚下的碎石厂,他的脚步丈量过赣江岸边的采砂点,他的汗水滴落在盛夏山区的运输路口。他用一次次奔波、一个个坚守的日夜,将“微小”的努力,汇聚成推动集团高速建设的“伟大”力量,也照亮了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奉献底色。

编者按:微光成炬,星火燎原。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,总有一些故事似春风化雨,在平凡的土壤里,生长出震撼人心的力量。他们是扎根一线的耕耘者,是创新突破的开拓者,是默默奉献的守护者——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将“微小”汇聚成“伟大”,让“平凡”绽放出光芒。本栏目以“微光闪耀”为名,聚焦“新迅捷”不同岗位上的典型人物,期待每一份坚持都被看见。


常驭,退伍军人,现任迅捷供应链公司项目运营部驻点专员,迅捷公司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。

春节“寻石” 换来项目运营“开门红”

2024年的春节,当万家灯火映着团圆笑脸时,常驭却守在G0321德上高速01标项目工地上。彼时项目正处于交工关键期,施工不停,材料供应就不能断。可开年之初,黄山地区多数碎石厂还未复工,项目搅拌站的碎石库存一天天减少,眼看就要陷入“停工停产”的困境。

“搅拌站一停,整个施工进度都会拖慢,绝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!”常驭没等没靠,揣着一张黄山地区碎石厂分布图就上了路。从祁门到歙县,从休宁到黟县,他逐个电话联系、实地走访,饿了就啃几口面包,困了就在车里眯一会儿。连续三天,他的车跑了近千公里,轮胎沾着不同乡镇的泥土,笔记本上记满了碎石厂的产能、质量参数等信息。终于,在黟县一家碎石厂,他找到符合项目标准的石料。当第一车碎石缓缓驶入搅拌站,常驭紧绷了三天的眉头才终于舒展。这个春节,他用奔波换来了项目的“开门红”。

千里“采砂” 筑起工程质量“防护墙”

G0321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地理特殊,周边没有天然河砂,而河砂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强度与工程寿命。更棘手的是,项目施工高峰期恰逢两湖地区河砂禁采期,优质砂源成了“稀缺品”。

“没有砂,就去更远的地方找!”常驭主动请缨,带着取样工具开启了“千里寻砂”之路。他先后奔赴宣城南漪湖、江西赣江、湖北蕲春,每到一处,都在采砂点仔细观察砂料的颗粒大小、含水量,用手捻、用眼辨,生怕错过“好料”。那段时间,他的后备箱里装的不是换洗衣物,而是一袋袋贴着产地、日期标签的砂样;他的手机里存的不是风景照片,而是各个砂场的产能数据。行程累计超3000公里,他终于筛选出3家合格砂源。河砂通过船只运抵池州码头后,为了第一时间把控质量,常驭无论白天黑夜,都会驱车一两百公里赶去取样送检。有一次,凌晨2点码头到了一批砂,他接到通知后立刻出发,抵达时衣服都被露水打湿。“砂料在运输中可能受潮、混杂质,必须当场取样才准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熟练地将砂样装袋、标注,再连夜送往检测机构。正是这份“锱铢必较”,才保障了项目地材供应合格率,为工程质量筑起了“防护墙”。

烈日“疏路” 坚守材料保供“运输线”

2024年下半年,供应链公司成功中标G0321德上高速02标开源路桥碎石项目。可这个项目的运输条件,堪称“硬骨头”。前后只有两条进出山路,江西方向的道路更是陡峭多雾,车辆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危险,运输效率也大打折扣。

“路难走,我们就把路‘盯’好!”常驭提前奔赴江西景德镇,沿着运输路线徒步勘察。他戴着草帽,拿着笔记本,记录下每一处急弯、每一段陡坡,甚至标注出容易起雾的时间段,再与碎石厂协商优化装载量,确保车辆行驶安全。

盛夏的山区骄阳似火,地表温度超过40℃,路面烫得能粘住鞋底。常驭每天早上6点就守在山路路口,穿着反光背心疏导车辆,遇到拥堵,他就拿着对讲机协调错车;看到司机满头大汗,他就递上矿泉水。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,晒黑了他的皮肤,可他从没想过退缩。“只要碎石能按时运到工地,再热再累都值。”就这样,在他的坚守下,运输效率稳步提升,11月项目顺利完成18万余吨碎石供应任务,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价值创造  探索运营管理“新模式”

2024年一整年,常驭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。五一期间,他在协调材料运输;十一假期,他在处理供应商问题;春节,他又守在项目一线。这份“全年无休”的坚守,换来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高质量完成皖赣界项目供料及结算工作,累计营收达1.21亿元,账务零误差、开票及时率100%,让项目资金流转顺畅无阻。

而他的价值,不止于“完成任务”。在工作中,他创新推出“现场巡查+数据日报”双监管模式,每天深入三个站点核查供应情况,用数据动态跟踪进度,提前化解10余起潜在风险;他还主动调研地材市场规律,提出“分级验收”建议,帮助项目部节约成本约200万元。繁忙之余,他还总结出“现场问题四步处理法”(发现—记录—协调—反馈),在团队推广后大幅提升协同效率,全年处理突发问题50余次、协调供应商问题30余项。

从军营到供应链一线,他用“退伍军人”的韧劲扛起责任,用“供应链人”的细致守护质量。春节守岗、深夜取样、盛夏督运,他的车辙印遍布黄山脚下的碎石厂,他的脚步丈量过赣江岸边的采砂点,他的汗水滴落在盛夏山区的运输路口。他用一次次奔波、一个个坚守的日夜,将“微小”的努力,汇聚成推动集团高速建设的“伟大”力量,也照亮了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奉献底色。